中新網杭州9月10日電 (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臧涵)夏秋之交,走馬浙江,所到之處,都能看到精彩的文化旅游大戲。
  縱觀浙江的發展,文化旅游板塊猶如一匹黑馬,正在浙江各地悄然興起。它為各地旅游賦予了嶄新理念,註入了新的靈魂。
  那麼,浙江文化旅游產業是如何從“少人問津”到“嶄露頭角”,再到“大放異彩”的?
  燦爛文化助推鄞州旅游發展
  上周雙休日,位於薑山鎮“中國進士第一村”——鄞州走馬塘村又迎來百餘位外地游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走馬塘村成為游客爭相參觀的一座“文化名村”。
  走馬塘村,宋明清時期出過76名進士,尚書4名,樞密直學士2名,國學生100多名,至今“祖孫三學士,父子二侍郎”的故事還被廣泛流傳。游客可以置身於百年診所、清代老街,可親身體驗一回“穿越”。
  2007年,走馬塘村開始規劃旅游開發,並把它定位為:以進士文化為主線,展示典型的中國士大夫群體形象,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寧波市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鄞州,文化給旅游業註入活力的例子不勝枚數。
  位於龍觀鄉的五龍潭景區,突出龍文化崇拜氛圍,營造“飛龍、潛龍、游龍、蟠龍、卧龍”等龍文化景觀,已經形成了游龍潭、觀龍俗、祭龍祖的品牌形象;今年舊貌展新顏的千年古剎天童景區,在景觀設計中結合水元素的運用,以水系和古香道貫穿景區脈絡,達到了山水交融,佛教文化與旅游景觀相和諧的效果。自國慶期間開園以來,已吸引17萬左右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此外,在寧波鄞州潘火片區宜家工地的文化牆上,很多潘火人讀到潘火地名的傳說和潘火的歷史沿革後,萌發了深厚的鄉土情懷;在鐘公廟街道寧南路上,一面清新的文化牆上書寫著“低碳生活”的宣言;在中河街道錢湖北路、四明路等地段,文明創建和健康生活的宣傳語讓行人都會看上兩眼……
  據悉,鄞州區地處浙江東部沿海,既是千年古城、又是現代新城,既有山水點綴、又有人文薈萃。
  鄞州市委書記陳奕君表示,一個地方的旅游品牌要叫得響亮、打得出來,特色就是核心競爭力。鄞州旅游始終圍繞“與別人不一樣”,堅定不移走特色主導的發展路子,今後將重點打造了“佛教名片”、“愛情名片”“都市名片”、人文山水名片““美麗鄉村名片”等五張名片”。
  畲族之火帶你領路異族文化
  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古老的廊橋靜卧在碧波之上,伴著水車的轉動,田疇交替枯榮,兩岸的整潔的道路兩旁,佇立著一排排畲族庭院式房屋,韻味十足的飛檐木窗,掩映在綠蔭之中……每逢節假日,大量的周邊游客都慕名來到景寧伏葉村這裡,感受青山綠水和畲族風情,不少農家吃上了旅游飯。
  在景寧像伏葉村這樣依托畲鄉風情旅游業的村子還有不少。近年來,景寧推進“美麗鄉村·魅力畲寨”建設,在保留畲寨傳統風情的基礎上,打造更加宜居宜游的村莊環境。
  景寧,隸屬浙江省麗水市,為“革命老區縣”、“中國農村水電之鄉”、著名的畲族自治縣。
  據景寧縣縣長藍伶俐介紹,景寧根據每個畲寨不同的文化底蘊,準備在60平方公里的環敕木山畲族聚居區內,重點提升十個主題風情畲寨。在畲族婚嫁文化保留比較完好的金丘村,打造畲家婚俗體驗地“喜寨”;東弄村有豐富的畲族民俗、歌舞、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級別的資源,定位為“文寨”;“紅寨”大張坑村則依托優良的革命傳統和厚重的紅色資源,成為紅色度假村和人民公社體驗地……一個畲村就是一個景區。
  景寧縣旅游局局長藍建中告訴記者,古老的畲民蠟像、微縮的畲家山寨、正宗的畲族傢具、數千件從民間徵集而來的畲族傳統生產生活物件,及各種複原的畲族生活場景……這些畲族發展史上燦爛的文化,現在都能在中國畲族博物館看到,館內還設置挑扁擔、學畲舞、對山歌等互動體驗式項目,並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班,成為瞭解畲族傳統文化最直接、最真實的窗口。此外,中小學校和少年宮還會定期舉辦畲語、畲歌培訓。
  如今的景寧,越來越多的畲族文化元素正以可見、可聽、可觸、可感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鄉野。
  杭州青芝塢:帶你領略慢文化
  “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昆德拉在書中的追問。確實,大工業的浪潮讓“慢”成為一種奢侈,然而,其所帶來的“快”卻又讓人類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試著慢下來,讓工作真正變成一種享受,讓感情真正進入心靈,在這個浮躁時代保持一份清醒、獨立和幸福。
  青芝塢距離杭州市中心開車約15分鐘的路程,它就像杭州城的一個後花園。在老底子杭州人的印象里,青芝塢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地方,坑坑窪窪的道路黃土漫天,污水橫流,雜亂無序的農居房遍地都是,要不是因為匯聚了眾多的特色麻辣風味小店,恐怕很少有人會來到這裡。
  不過,隨著歷時兩年多的青芝塢整治工程的完成,這裡早已變成了美食美景交相輝映的地方。從去年元宵節重新開街以來,青芝塢正在慢慢成為杭州休閑文化旅游新坐標,老年人來了,年輕白領們來了,外地游客也來了。
  走進青芝塢,平整的村道兩邊,是一幢幢白牆黑瓦的農家小樓,清新淡雅。一個個開放式的小庭院,綠樹掩映花草藤蔓。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上,這裡更多的是老年人。路邊農家土菜館的庭院里,成群結隊的老爺子老太太們悠閑地曬著太陽,喝著茶,等待午飯時間的到來。“我們這裡現在有四五家茶舍,附近的老頭老太平常在這裡能夠待上一整天,早上到植物園裡看看花,然後來喝茶吃飯,下午再打打牌,一天也就50元左右。”青芝塢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住在杭州上城區的張愛薇,每個周末都會帶著家人一起來到青芝塢體驗慢生活。張愛薇告訴中新網記者,平時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都沒有。現在每到周末她都會帶上父母一起來到青芝塢,這裡很多民宿和餐廳都臨水而建,清波蕩漾,曲橋亭廊。很多店內的裝修也文藝範十足,無處不在的泰國原木柱子,粗獷的老木頭餐桌,戶內外通透的自然景觀,坐在這裡就餐,吃的就是環境和心情。
  天台築夢旅游“升級版”
  當國家旅游局將天台山列入創建5A級旅游景區預備名單消息傳來時,天台旅游的熱力進一步迸放。
  天台,位於浙江省東中部,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國清寺成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宮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大洞天。2000年,天台山旅游風景區為中國首批4A級旅游區。
  多年來,該縣堅持“一把手”抓旅游,一張藍圖繪到底,將旅游產業作為天台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產業,並將各鄉鎮(街道)旅游工作納入縣考核項目。
  “中國旅游日,首游天台山”,徐霞客用他的游記為天台山作了最好的廣告代言。近年來,該縣整修境內霞客古道80公里,打造游客徒步休閑和文化朝聖的國家級登山健身游步道。
  同時該縣挖掘佛、道、濟公、徐霞客等天台山特色文化,完善文化設施,開發佛源禮佛禪修、道源問道養生、濟公祖庭朝聖和霞客游記追蹤等具有心靈感召力的文化旅游產品,展現天台山“心靈瑜珈園”的特有魅力。
  “弘揚特色文化,關鍵在人才。”天台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黨委書記餘昌傑告訴中新網記者,該縣依托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和活佛濟公的祖庭地位,辦好浙江佛學院天台宗學院和浙江道學院兩所大學,培養一批能弘道闡教的現代化高端佛、道教人才。
  是單純搞旅游開發,還是依托旅游謀求全面發展?餘昌傑表示,天台走的是全域旅游之路,舉縣興旅之路。
  據瞭解,“五水共治”啟動後,該縣裡實施了清污、疏浚、拆違、綠化等動作,緊接著,還要建起文化長廊。
  城市綠了,美了,更宜人了。在以“中國宜居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等六項創建為內容的“六城聯創”活動中,該縣旅游環境與人居環境實現了“雙提升”。(完)  (原標題:浙江旅游發展在青山綠水黑土間唱響文化靈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10eaao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