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宋 傑
  晨報昨日報道了市民在小區安裝充電樁遭物業拒絕一事(詳見昨日A6-7版 《奔波4個多月充電樁難進小區 新能源車主:“說多了都是眼淚”》)。其實,新能源車受困於“最後一公里”並非新問題。不過,市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充電樁難過“物業關”有望通過新政策解決,進小區或明確“物業不可拒絕”條件。
  未來,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充電問題有望通過加快充電設施的統籌規劃、出台有利於充換電設施發展的扶持辦法等得到有效解決。
  政策模糊易發生“扯皮”
  2013年初,由上海市發改委等7部門制訂的《上海市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暫行辦法》,該辦法稱私人用戶可通過自建、委托代建等方式建設自用交流充電樁,而自用充電設施按照居民電價收費,可享受峰谷電價。對於部分用戶因和物業、業委會等難以達成統一意見,在小區建設充電樁受阻。該辦法當時就有考慮,稱要鼓勵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深入住宅小區為私人用戶建設充電樁設施,私人用戶在住宅小區有固定停車位的,小區物業、業委會應支持、配合建設充電樁。
  “‘應支持’、‘配合’這個表述比較模糊,其實沒有約束力。”相關業內人士昨日表示,物業和業主就充電樁安裝問題容易發生“扯皮”,安裝充電樁的費用視選擇設備不同在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而且,安裝充電樁的前期溝通協調工作量相當大,會涉及汽車企業、電力公司、物業、業委會等。在申請環節上,電力公司和汽車企業一般會給予支持,但在物業這裡卻常常遇到阻力。除了考慮安全問題外,由於私人充電樁電壓是380伏,有的物業認為會影響整個小區的用電平衡。
  加快充電設施統籌規劃
  上海市經信委昨日表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已成為本市重點戰略。截至今年9月,本市共推廣4246輛新能源汽車,私人用戶購買3089輛,占比超過70%。除推行“體驗營銷”和“分時租賃”等模式外,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充電問題有望通過加快上海市充電設施的統籌規劃、出台有利於充換電設施發展的扶持辦法等得到有效解決。
  記者瞭解到,解決充電難,一方面是建設公共充電設施,現在本市已建成充換電站24座,充電樁約2100個,覆蓋公交、公司、高校、停車場、高速服務區等區域。上海還會繼續重點建設公共充電設施,根據計劃,將在公交停車場等專用停車區域按需建設配套充換電站;與變配電站相結合,建設中小型充換電站,實現充換電設施與變配電設施集約化建設;與公共建築和住宅小區等公共停車場相結合,在商業或住宅區域布點,建設交流充電樁。至2015年年末,上海中心城區每5平方公里設置1處公共充電設施點,郊區每10平方公里設置1處公共充電設施點。
  對於私人充電樁問題,新的充換電設施發展辦法也正在制定中。市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辦法會努力將物業等在充電樁進社區環節上的職責釐清,比如,新辦法可能會明確如果業主要求安裝的充電樁在安全等方面都符合要求,並得到相關部門認可後,物業不可以拒絕安裝。  (原標題:充電樁進小區或明確“物業不可拒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10eaao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